蓄電池的運行監測僅僅能夠測量電池的運行參數,準確地掌握這些參數并利用它們對電池工作環境進行調整控制,只是維持系統安全正常運轉的起碼條件,遠未達到全面了解電池狀態,及時防范因電池失效或容量衰減導致系統故障的要求。例如在實際情況中,性能劣化、容量已大幅下降的電池其浮充電壓往往變化不明顯,僅憑單一的在線運行監測無法辨別和處理,當放電過程中發現某電池的放電電壓異常時才能發出警告,往往為時已晚。
因此,在測量蓄電池外部運行條件的同時,監測蓄電池的性能,了解其內部狀態的變化,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人工性能檢查
人工檢查蓄電池性能主要依靠定期放電測試來進行。通過深度放電,發現容量下降的電池。
人工性能檢查時效性差,人為因素大,風險和成本高。
(2)在線性能監測
蓄電池性能的在線監測長期以來一直是應用中急切需求而又缺乏有效解決方案的難題。近年來,隨著單體電池內阻精確測量技術的出現,電池監測手段發生了革命性進步,測試原則由被動監測電池外部條件發展到主動測試電池內部狀態,電池內阻檢測與分析已被公認為是一種迅速、可靠的診斷電池健康狀況的方法。
蓄電池的荷電量與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和緊急情況下運維部門的補救措施密切相關,及時準確的了解電池的保有容量和剩余電量是用戶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在線測量保有容量和剩余電量的技術手段,業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定期對電池進行完全放電,以掌握它們的保有容量,作為下一段時間維護工作的指導依據;至于剩余電量的測量,因其實時性的要求,始終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
由于我國對環保事業的重視,從近幾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來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上升較快。其中,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6萬輛,同比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增長48%和50.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4萬輛和27.2萬輛,同比增長121.9%和117.6%。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仍然在采用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車型續航里程基本上都能夠達到300公里,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快速發展,推動各環節技術水平快速提升。電芯有望實現三元NCM811電池的量產應用,產品單體能量密度達到260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從全球各個國家來看,主要車企廠商配備的還是日韓動力電池,以三元鋰電池為主續航里程基本可以達到350公里。